柳原教會簡史

柳原教會簡史

英國長老教會派遣蘇格蘭人馬雅各醫生(Dr. James Laidlaw Maxwell,1836-1921)到遠東宣教,1865年5月28日一行人自廈門航抵南臺灣的旗后(現高雄旗津),開始傳揚基督救世福音。1869年元月在臺灣府城(台南)設立醫館暨在臺宣教中心,由於當時臺灣住民對外來宗教仍抱持排斥及不信任的心態,初期患者皆為四處尋醫罔效或生命危急者才轉求西洋的醫術治療(如難產、外科或眼疾等),馬雅各醫生在臺灣府城醫術高明,使患者獲得療效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府城南北,同時也開創了基督教在台灣傳揚的契機。

1870年9月間烏牛欄人(今埔里愛蘭)潘開山武干在打獵時不慎被槍彈打傷,傷勢嚴重,在本地無法醫治而往外求醫,路經大社其女婿潘純熙家中暫住,得知府城馬雅各醫生醫術高明乃前往求醫;住院治療兩個月期間,不但傷勢得到痊癒並得到基督福音永生道理,也學會了簡易的聖詩,回到埔里社後將所聽到的福音加以傳播,社民大為驚奇。後來馬雅各醫生應其要求派李豹傳道前往埔里宣教,在1871年4月10日暫憩大社(今豐原神岡)等候進入埔里社時,被渴慕福音的潘純熙及大社住民強留兩個禮拜宣講福音。因此台灣中部最早的教會-大社教會就在 神的旨意中誕生了!

柳原教會

1889年,大社教會信徒潘德成、潘純熙兩人常來東大墩(今台中成功路一帶)探訪朋友而談論基督教救世福音,當時深受歡迎而開始安排輪流在慕道友的家庭聚會,並由大社教會派員輪流主持、講道。1896年英國宣教師梅監霧牧師(Rev. Campbell N. Moody)和蘭大衛醫師(Dr. David Landsborough)受派並負責中部大社及彰化之宣教及醫療工作,他們往返兩地之間也經常落腳在東大墩信徒聚會處,參與培育和講道的工作。

1898年2月,梅監霧牧師捐獻當時幣值100元託信徒吳兆祥覓屋置堂,經覓得台中街(大湖仔)333番地(今柳原教會左前方小巷內)購得一土埆厝作佈道所。同年5月8日舉行落成感恩禮拜(即為本會設教紀念日),並稱為東大墩佈道所。

1909-1915年間,因渴慕福音真理的會友日益增加,聚會人數激增至約500人,以當時的禮拜堂座位根本不敷使用,經當時的機德潤傳道師倡議及鼓舞,會友同心奉獻、養豬、種植香蕉籌建堂款,並得到英國母會大力熱援而進行購置建地。1915年買下台中市柳町七丁目三番地(興中街119號現址)並籌備建堂,經梅監霧牧師提供蘇格蘭某長老教會的建築圖參照興建,於同年12月開工,翌年10月竣工,總工程費13,225.84元。在1917年3月6日獻堂並正名為臺中教會,同時封立高金聲牧師為本會第一任牧師,當天參加典禮的人數達千餘人。

1947年「中日戰爭」結束,本會受派接收日本人遺留下來的「台中日基教會」。為使同位於臺中市的兩間教會有所區別,遂將「台中日基教會」改名為民族路教會,並納為本會子會,並將本會居住在自由路以東及南台中的會友,分屬在民族路教會做為基本會友,本會則更名為柳原教會。戰後,外來人口激增,許多逃難來台灣的基督教神職人員及佈道家到台中地區發展,本會不分派別的協助開拓福音之事工,甚至合作舉行大型佈道會,使台中地區決志信主者愈來愈多,本會也未曾間斷分設子教會或開創教會;隨著教會茁壯、會友日益增加,教堂逐漸老舊維修不易,於是在1965年於原教堂旁的空地興建完成一棟新教堂,使用至今。1983年建教育館(舊),1998年全教會重新整理,計維修新舊教堂,教育館,新建地下停車場,新教育館,牧師館,圍牆等。位於勤美綠園道的「柳原教會鄧基鴻紀念教堂」預定2024年5月完工。

柳原教會簡史
柳原教會簡史

歷任牧師/傳道師

歷任牧師/傳道師 任期 備註
第一任 高金聲牧師 1917.3-1926.9  
第二任 劉振芳牧師 1926.6-1955.10 前2年為傳道師
第三任 林  照牧師 1956.8-1957.7  
第四任 郭東榮牧師 1960.7-1969.7  
第五任 鍾茂成牧師 1970.8-1983.7  
第六任 謝敏川牧師 1984.2-1986.8  
第七任 洪伯宗牧師 1987.2-2002.6  
第八任 陳聖賢牧師 2002.9-2011.8  
第九任 陳佑陞牧師 2014.3-2020.4  
第十任 劉柏超牧師 2020.5-迄今